2024年,北京市将“公园管理服务优化”列为“接诉即办”每月一题的关键整治任务,深入解决如何有效提升公园管理上的水准和服务的品质,精准响应民众日渐增长的多元化游园需求,为首都花园城市的构建贡献力量。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对民生福祉的高度关切,也是推动花园城市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
大兴区积极做出响应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指导要求,根据市级工作要求和区域真实的情况,区园林绿化局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公园管理服务优化问题“每月一题”实施方案》,在方案的深入推进与实践中,协同各部门勇于创新,积极作为,探索并实践了“林长制+园丁长制”“党建引领,服务升级”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公园的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游园体验。
林长制是深入践行习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创新举措,也是习生态文明思想在实践中的制度化体现和生动实践。自林长制实施以来,大兴区积极做出响应,以林长制为核心引领,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细化各级林长的主体责任,逐渐完备区、镇、村三级林长管理体系,推动大兴区森林质量实现质的飞跃,园林绿化工作实现从“绿化美化”向“生态活化、品质优化、循环持续”的更高层次转型。
大兴区在“林”字上精准施策,在“长”字上强化责任,在“制”字上创新机制,通过林长制的深入实施,促进园林绿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每一片林子、每一株树木都有专人管护,构建起严密的林长制管理网络。
作为林长制在公园管理服务领域的延伸与实践,园丁长制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城区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专业化进程。大兴区以提升大兴新城公共绿化品质、美化城市景观、优化生态环境为目标,逐步构建起“园林服务中心—下属公园及绿化队—劳务公司—作业班组”的四级园丁长管理体系,形成区块清晰、职责明确、考核严格、监督有效的管理机制,将城市绿化管理工作提升到了新水平。
遵循“三分种、七分养”的绿化管理原则,大兴区坚持“党政同责、全员参与;分级负责、责任到人;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工作方针,全力推进园丁长制度落地见效。通过实施“五定”网格化管理——定区域、定职责、定人员、定任务、定考核,结合大兴新城道路绿地和公园绿地的真实的情况,建立起覆盖全区的园林绿化监管网格体系。同时,强化各级领导责任,明确区域园丁管理人员,将养护责任精确到单位、公司、具体绿地小班及责任人,实现养护管理与绿化考核的“一岗双责”全方面覆盖。此外,增强管理透明度与公众参与度,通过设置48块公示牌、公开管理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管理透明、责任到人,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共同守护大兴的每一寸绿意。
秉承党建引领、党群共融、便民惠民的服务理念,区园林服务中心精心构建了共商共议、便民服务、宣传教育三大平台,全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将“接诉即办”转变为“未诉先办”,依托党群服务驿站,主动发现并解决市民的多元需求与潜在问题,已处理市民诉求超过100件,确保各类问题在园区内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实现了“问题不出园,服务零距离”。通过设立“党支部书记接待日”,公开党支部书记的联系方式和微信,搭建起与游客之间的24小时无障碍沟通桥梁,不仅快速响应了游客诉求,更增进了与游客之间的紧密联系,让游客感受到管理者的温暖与关怀。深化党员“双报到”机制,鼓励在职党员在周末及节假日主动前往驿站报到,参与志愿服务。以身作则,引导市民文明游园,共同维护良好的园区环境,营造和谐有序的公共空间,实现了党员服务群众、群众参与治理的良性循环。